凌晨,俄军战报称,黑海舰队防空系统在黑海击落3架乌克兰无人机鼎茂策略,并摧毁多艘无人快艇。这场短促的拦截行动尚未平息,却揭开了乌军对黑海与克里米亚的新一轮攻势。
事实上,乌军一直试图对该区域发起突袭:6月28日,乌军无人机群袭击了克里米亚的空军机场;而更早之前,4艘载有80名陆战士兵的军用快艇曾试图突袭塔尔汉库特角,最终在俄军火力网中全军覆没。
那次快艇突袭堪称“自杀式行动”。4艘波兰制造的军用快艇趁着夜色靠近克里米亚西海岸,本想利用地形掩护实施登陆,却被俄军部署的海岸雷达瞬间锁定。
俄黑海舰队迅速出动苏-30战机与苏-24轰炸机鼎茂策略,反舰导弹和航空炸弹在海面上织成火力网,短短10分钟内,4艘快艇全部被击沉,80名官兵无一生还。现场画面显示,爆炸掀起的火浪在数公里外清晰可见,残骸与油污漂浮在海面上,成为乌军又一次战术失败的注脚。
展开剩余67%这种“轻装突袭”战术并非首次上演。乌军曾派出17架无人机空袭克里米亚的别利别克空军基地,试图摧毁俄军停放在地面的战机,却被S-400防空系统拦截大半,仅造成跑道轻微损伤。
不久后8艘无人快艇突袭克里米亚大桥,还没靠近就被俄军电子战系统瘫痪。屡屡碰壁却坚持袭击克里米亚,暴露出乌军在正面战场受挫后的无奈——既然无法在顿巴斯突破俄军防线,便试图通过“斩首式突袭”扭转局势,却忽视了克里米亚周边早已形成的立体防御体系。
克里米亚的战略价值远超普通战场。作为黑海北岸的半岛,这里不仅是俄罗斯黑海舰队的母港所在地,更控制着从黑海通往地中海的航运通道。数据显示,全球约25%的石油运输需经黑海航线,而克里米亚的塞瓦斯托波尔港正是这条航线的“咽喉”。
对乌而言,夺回该地不仅关乎领土主权,更是打破俄军海上封锁的关键;但对俄罗斯来说,失去克里米亚意味着黑海舰队失去锚地,能源出口航线也将暴露在乌军火力下,战略风险不可承受。
然而,俄军的防御堪称“铜墙铁壁”。除了常驻的黑海舰队,沿岸还部署了“棱堡”反舰导弹系统、S-400防空导弹阵地,以及覆盖全岛的雷达监测网络。乌军无论是派快艇、无人机还是导弹袭击,都很难突破这层防御。
更关键的是,俄军在克里米亚周边海域布设了大量水雷,并通过电子战系统干扰乌军的导航信号。而乌军对该地的持续袭击,彻底激怒了俄方。俄军在击沉快艇后,迅速将战火引向赫尔松前线。
接下来的黑海局势可能更加凶险。乌军大概率会继续用无人艇、无人机袭扰克里米亚,甚至可能尝试袭击俄军的能源设施,以图“围魏救赵”;而俄军为巩固赫尔松桥头堡,可能会发动更大规模的地面进攻,甚至使用温压弹等重型武器摧毁乌军防御工事。
最值得警惕的是,若乌军突袭克里米亚的核设施或俄军指挥部,可能触发俄军的“末日选项”——尽管概率较低,但战术核武器的使用将彻底改变战争形态。
对乌克兰而言,死磕克里米亚的代价越来越高:每一次失败的突袭,不仅损耗本就稀缺的装备与兵力,还会招致俄军更猛烈的报复。而俄罗斯通过强化克里米亚防御与进攻赫尔松,正在将战场主动权牢牢握在手中。
当黑海的硝烟尚未散去鼎茂策略,赫尔松的炮声已经轰鸣,这场围绕“黑海钥匙”的博弈,或许才刚刚进入最残酷的阶段。
发布于:河南省粤有钱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